最近,有一個有意思的消費現象,就是方便面市場回暖了。
我看到有數據統計顯示,在疫情暴發的第一個月,淘寶上搜索“方便面”的人數,增長了200倍;在京東平臺上,從今年的除夕夜到初九,短短10天時間之內,方便面就賣了1500萬包。
但這個現象,還不僅限于疫情期間。
方便面回暖,似乎是一個從疫情開始前就出現的現象——比如康師傅,從2018年開始,康師傅的方便面業務已經連續增長了2年,去年的增長幅度達到了5%。
這個增長幅度可能乍一聽,覺得很小,但你要知道,就在前幾年,這個市場上的主旋律還是“方便面已死”。很多人都覺得,隨著外賣平臺的興起,再加上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更加重視健康,方便面作為典型的“垃圾食品”,自然會被淘汰。2016年和2017年,媒體報道寫到方便面行業,標題都是什么“3年少賣80億包”“方便面為什么賣不動了”這種調性的。
所以在這兩年間,這個市場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最近,我在公眾號“網易數讀”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在家待久了,中國人重新愛上方便面》。這篇文章讓我看到,方便面的這次回暖,遠遠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曇花一現”。
在疫情期間方便面的回暖,其實非常容易理解:人都隔離在家,不方便買菜,這個時候最簡單的食物,就是方便面。我看到有人把疫情期間的方便面,比作二戰期間盟軍的“午餐肉”,因為無論是在一線工作的醫生,還是建設火神山、雷神山的工人,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碗方便面。
不過,方便面能夠在疫情期間那么火爆,還不僅僅是因為它方便。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方便面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生產流程簡單。
同樣是方便食品,自熱火鍋的生產就很復雜,需要好幾個廠的協調。比如加熱用的石灰包,來自一家供應商;葷菜中的午餐肉,來自另一家供應商;素菜包中的粉絲,又是另一家廠商。但方便面就不一樣了,所有生產工序,基本上都在一家工廠內完成。這也讓方便面能夠相對快速地恢復產能。比如康師傅,在疫情暴發之后的幾周內,就恢復了50%的產能。
不過,在開頭我們就說了,方便面市場的回暖,并不完全是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帶來的。
網易數讀的這篇文章讓我看到,其實這兩年,方便面的生產廠商一直在“外功”和“內力”這兩方面,不斷積累自己的競爭力。
咱們先說外功。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很多人認為,外賣平臺是方便面的強勁對手,在這個對手面前,方便面沒啥優勢。
但是網易數讀卻指出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那就是,外賣平臺對于方便面的優勢正在逐漸下降。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外賣平臺創立的早期,像是餓了么、美團等等平臺,為了搶占市場,會提供高額的補貼。在這樣的高額補貼下,人們只需要花十塊二十塊,就可以享受一頓不錯的飯菜。
但最近這幾年,因為外賣市場逐漸在趨于飽和,再加上食材成本和平臺抽成的提高。導致現在的外賣,遠遠沒有之前那么便宜了。
網易數讀的文章分析了2019年的數據,發現在三線以上的城市中,只有不到一成的外賣,是花20塊就能買到的。有超過四成的外賣,客單價在40元以上。
用這個數字橫向對比一下方便面,就會發現方便面的價格優勢太明顯了。
你可以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經驗,買一袋方便面,差不多只需要5塊錢,如果是10塊以上的方便面,那已經算是高端產品了。
因此,隨著外賣的門檻逐漸提高,方便面高性價比的優勢反而越來越明顯。這是“外功”。
但如果只是拼“便宜”,方便面生產商還不一定能“混得好”。
我們在周二的節目里講到一件事,就是中國的消費者正在加速進入第四消費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征是,消費者希望購買價格低但是品質好的產品。即便疫情暫時沖擊了消費需求,但消費者也不是單純地希望“消費降級”,而是會尋求“降級中的升級”。
而方便面企業,可能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所以這兩年,他們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動作,就是練內功——也就是升級產品。
首先是口味。方便面正在從單調的“紅燒牛肉”“老壇酸菜”,逐漸過渡到“滿漢全席”。
怎么講?我看到網上,有人曾經統計過方便面的口味,說整個中國市場,有差不多200多種方便面的口味。這個數字還是很保守的統計,因為方便面公司一直在推陳出新。
比如說,很多城市,其實有自己專屬的方便面口味,比如青海的“麻辣孜然羊肉面”和杭州的“筍干老鴨湯面”。這些口味的方便面一般只在本地出售,所以很多人都沒有吃過。
這還只是國內的口味。最近這幾年,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口味也越來越常見。
現在主流方便面的口味有多豐富。日式的有海鮮醬油面、麻油豚骨面;韓式有芝士拉面、辣白菜面等等。
網易數讀的文章中有一個觀點我覺得很有價值,它說在方便面擴展自己口味的過程中,其實也在成功轉型,讓自己變成了地方面食的“方便產品”。也就是說,一個人泡方便面的時候,不再僅僅是能填飽肚子,還能用很低的成本,嘗遍地方美食。
一個人每天吃方便面可能會膩,但是每天吃地方美食,就很難吃膩了。
除了在口味上升級以外,方便面在品質上也在進行升級。
以前有一個笑話,說紅燒牛肉方便面最厲害的,就是面里沒有牛肉。但是現在的高端方便面,正在努力擺脫這種“圖片僅供參考”的局面。
就說配料吧:傳統的方便面一般配料是脫水肉、干蔬菜包,現在這些配料正在被替換成大塊肉類和凍干的蔬菜。商家希望消費者在用開水沖泡的時候,能夠吃到一碗有新鮮食材口感的面。
市場上現在有一種新興的速食調料包,只需要用熱水燙一下,或者在微波爐中加熱一下,就可以成為一盤美味的家常菜,色香味俱全。每一道菜都是星級大廚水品,價格還非常親民,既保證了營養,有方便快捷。
另外,別的方面,方便面廠商也在下功夫,比如面餅從油炸的逐漸轉向非油炸,加熱的方式也從之前的沖泡升級為自熱自煮。網易數讀的數據顯示,最近這幾年中,價格便宜的袋裝方便面,在逐漸減少,碗裝同時增多。而即使是普通的袋裝面份額,也在逐漸被高價的袋裝慢慢取代。
這背后是這么一個趨勢,就是方便面的盈利模式,從傳統的“薄利多銷”,逐漸轉向走高端路線,獲得更高的利潤。這也是方便面整個產業,未來的發展之路。
好,方便面市場的趨勢,就給你介紹到這了。看完這篇文章,我的收獲是,其實方便面產業的出路,不在于依靠自己“速食食品”的身份,成為每家每戶囤貨的首選。他們的出路恰恰在于,從消費者心里把“速食食品”這個標簽摘掉,讓方便面成為家常菜的一種。就像韓國的“部隊鍋”,缺了方便面,反而不正宗一樣。
參考文獻:
《在家待久了,中國人重新愛上方便面》,網易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