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无码破处精品,国产理论电影久久久国产一区,9999自拍视频,中文字幕一级二级三级

疫情沖擊,全球經濟前景如何

2020年4月11日 1040

內容載自徐棄郁老師的《全球智庫報告解讀》。


最近,我們都很關心一個話題,那就是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沖擊究竟有多大?世界經濟的前景如何?我們中國又會受到什么影響?

那針對這個問題,徐棄郁老師和他的團隊整整花了2個月的時間,來跟蹤全球各大智庫的報告。跟蹤下來,他發現,國際社會對經濟形勢的判斷,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轉向。

那這個轉向是什么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聽聽他的講解。

現在全世界最大的事就是疫情。誰都知道這次疫情對經濟沖擊非常大,前景不樂觀,但下一步究竟會怎么樣?這期報告就來告訴你,各大智庫是怎么看疫情下全球經濟的。

實際上關于這個題目,我們團隊跟蹤看材料已經看了整整兩個月,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二月份的材料和三月份的材料區別很大。

二月份是什么情況?中國疫情最危急,其他地方受沖擊不大,所以那時國外的分析基本都集中在全球供應鏈問題上,核心意思就是全球供應鏈的中樞放在中國太危險。必須轉移出去。那轉移到哪里呢?不是東南亞,因為東南亞離中國還是太近。報告提了三個地方:墨西哥、土耳其和東歐國家。所以你看,二月份的主要是這樣一個調門。

三月份就很不一樣了。為什么?中國疫情得到控制,世界范圍內的疫情沖擊開始了。所以三月份出來的報告就是從一個更大的視角來看問題了,而且總體感覺比二月份的更加客觀,質量也更高。所以我們這期看的主要是三月份報告。

世界總體經濟態勢怎么樣?

好,先看第一個問題:怎么評估總體經濟態勢?

對于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有共識,那就是這次沖擊比2003年非典大得多。

牛津經濟學智庫3月初預測說,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從去年的2.6%降到今年的2%。這個數據當時看很悲觀,現在看可能還是樂觀了。

麥肯錫公司今年3月初的分析報告,提供了三種前景模式。

一種是樂觀前景,世界經濟會快速反彈,一種是經濟放緩,一種是經濟衰退。報告自己也說,第一種樂觀前景基本不可能,所以主要就是分析兩種前景,一種是放緩,一種是衰退。

放緩是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增長變慢,但衰退要嚴重地多,按美國的標準,經濟總產出連續兩個季度下降5%以上,同時失業率上升到6%,那就屬于衰退。

好,清楚了放緩和衰退的區別,我們先看麥肯錫報告說的放緩前景:

麥肯錫當時預計,如果二季度初,也就是四月份,湖北經濟能夠初步恢復正常,其他地方包括中東、歐洲的病例增幅開始下降,第三季度中期,也就是10月,國際旅游、航運開始恢復正常。達到這幾個標準,世界經濟就是放緩前景。

那衰退前景怎么樣呢?第一點沒有變化,還是四月份湖北經濟初步恢復正常,這一點和前面一樣;但是中東、歐洲病例到5月份才開始下降,而且北美、印度開始爆發,國際旅行和航空管制直到11月才開始解除,這樣就是衰退模式。

我們對比一下兩種前景的話,會發現關鍵的區分點是二季度,如果中東歐洲的病例在二季度初不能下降,而且北美、印度和非洲開始爆發,那根據麥肯錫的計算2020年世界經濟將進入衰退。

你看到這期報告解讀的時候已經是四月份,所以你只要看一下現在疫情發展情況就知道,今年全球經濟總體態勢肯定是衰退,而不是放緩。這是大判斷。

三種衰退類型

我這里還有一篇報告,波士頓咨詢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卡爾松·斯萊扎克寫的。題目是《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意味著什么?》。

這份報告也認為這次新冠疫情引起的是衰退。那這次衰退接下來會怎么樣?這份報告說,走出衰退也不外乎三種模式:V型,就是觸底反彈,還有是U型,觸底的時間比較長,最壞的是L型,在底部徘徊時間很長。它認為這次疫情導致的衰退發展,V型的可能性比較大,L型不可能。

為什么?它考查了過去一百年的四次大疫情,哪四次?

2003年的“非典”;

第二次,1968年的全球大流感,在那次大流感中,美國一個國家的死亡人數是10萬人;

再往前,是1958年的大流感,美國一個國家的死亡人數就是116000人,;

當然了,一定包括最著名的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美國一個國家的死亡人數就達到了67萬人。

你從死亡人數上看就知道,那幾次疫情都非常厲害。但這四次,全球經濟都走了一個V字型的形狀,換句話說快速衰退,但也快速復蘇。

所以,這次疫情,未來走出衰退很可能是一個快速觸底反彈的V字型。

這當然也是大判斷,未來是不是這樣還得時間來檢驗。我個人提醒一點,這是三月上旬的判斷,而且西方這次應對疫情的時候總體上有點過于樂觀。所以你看這種結論心里要有數。

關于中國經濟的三點宏觀共識

到這里,全球經濟總體性的趨勢判斷我們講完了,再來看第二個問題:中國經濟會怎么樣?

各大智庫現在有這么幾點共識:

第一,由于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在經濟恢復上也會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

第二點更重要,那就是原來嚷嚷著要把供應鏈搬出中國的那些機構不說話了,短期內供應鏈這個問題不會再提起;

第三點,中國經濟的恢復取決于世界疫情的發展。這個也很好理解,現在我們中國的經濟和世界其他國家密不可分,我們很多企業復工復產以后發現原來的海外訂單沒了,銷路一下子成了大問題。這一點你看海運就能看得出來,現在全球的海運業萎縮得非常厲害,平均每周損失3.5億美元。

這就是全球智庫關于中國經濟的幾點宏觀共識。

中小企業成為關注焦點

但我還要告訴你,這些大智庫除了關注中國總體經濟以外,尤其關注中國的中小企業。

為什么?

兩個原因:

第一,中小企業對我們國家的經濟太重要了。中小企業雇傭的人員占全國就業人數的80%,占GDP的60%以上;

第二,在這場疫情當中,中小企業受的沖擊遠遠高于大企業。所以中小企業成為關注焦點。

這里我給你介紹一份蘭德公司的報告。這篇報告是蘭德的研究員詹妮弗·布伊3月11日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聽證會上的材料。

報告篇幅很大。時間關系,分析過程我就不介紹,直接跳到結論部分。

報告的結論是什么呢?包括正反兩個方面:

一方面,中國的中小企業經歷一次倒閉潮不可避免,很多要關門;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比大企業更靈活,而且中國政府之前的支持措施是有效的。如果政府方面繼續支持,中小企業總體可以渡過難關。蘭德公司對此持樂觀態度。

從這個結論你也可以看出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非常大,而且遠遠沒有結束,但沒有到不可收拾的程度,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強大,前景整體樂觀。

疫情對中美政治關系會有何影響?

上面講的基本上都是疫情對經濟的直接影響。要知道,中國經濟還有一個關鍵變量,那就是國際政治,主要是中美關系。

這里我們來看一篇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報告。

報告的作者Paul Haenle,中文名字叫韓磊,現在是卡內基在中國片的主管。他是美國陸軍出身,在小布什時期當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項目主管,很有水平。我認識他的時候差不多是二十年前,當時我們都是陸軍少校,現在都已經退役了。

這篇報告是3月11日發的,一看日期就知道,當時還沒有發生中美關于病毒起源的互懟。但這份報告已經明確指出,疫情只會使中美關系更加緊張。為什么呢?

首先當然是兩個國家相互指責,嚴重缺乏互信。

這份報告里就提供了一條信息。那就是2003年非典結束以后,中美實際上建立起了很好的公共衛生合作關系,美國的CDC,也就是疾控中心,在中國有常駐人員,一旦再出現公共衛生危機中美兩國可以迅速合作。從美國方面來說小布什和奧巴馬政府都保持這么做。

但特朗普上臺以后,把這些機制性的合作關系都中斷了,撤回了絕大多數派駐人員,所以這次疫情起來以后中美之間,根本就沒有機制上的協同。接下來能不能有很好的協同,報告也表示懷疑。這是第一個原因,中美互疑。

那中美關系會更緊張的第二個原因是什么?是中國影響力的擴大。報告說,這次疫情再次引發西方對中國影響力增強的擔憂。

你注意,這里講的還不是中國去援助其他國家,而是在世衛組織這種國際機構里的影響。

你可能還有印象,2月份世衛組織的官員,比如譚德塞來的時候,對我們應對疫情的措施評價非常高。我們中國人覺得很自豪,因為我們做得好。

但西方不這么看,他們認為這說明你中國在世衛組織的影響大,而且他們認為世衛組織為什么遲遲沒有把新冠疫情宣布為公共衛生緊急情況?——因為中國在背后施加影響。所以他們覺得這次疫情說明中國的國際地位有進一步的提高,這肯定讓美國更緊張。

說到這里你就明白了,中美關系這個政治變量實際上因為疫情還加強了。

疫情對中美經濟關系會有何影響?

那它會不會影響經濟呢?報告認為,當然會影響。說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正是由于中美兩國的密切合作,才使得世界經濟很快V型反彈,但這次中美之間這種狀態肯定會妨礙全球經濟復蘇,大家都不會好。

這是從全球層面來說的,那從中美經濟關系來看怎么樣呢?你肯定也注意到了,美國對我們一會兒取消增加的關稅,一會兒又恢復關稅,很亂。這份報告也說到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

它說,在美國,很多人擔心這波疫情讓中國方面不能落實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為什么呢?因為中國受疫情影響,沒那么大需求了,買不了2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

但這份報告最后的結論是,這種擔心不太可能變成現實。

為什么?很簡單,中國急需恢復經濟,美國特朗普急需穩定自己的政治形象,短期內雙方都要穩住基本盤,所以都會想方設法落實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但在疫情的沖擊塵埃落定之前,這份報告判斷它們不可能馬上進入第二階段談判。

這些話放在一起什么意思?中美經濟關系維持現狀,疫情期間不會變壞,但也不會變好,千萬不要以為美國會因為疫情壓力在關稅上做出多少讓步。

好了,到這里疫情下的中國經濟,包括中美經濟關系的短期趨勢基本說完了。

中國企業在這次疫情當中表現怎么樣?

最后,我們再來看一個相對輕松一點的,也更加具體的話題,那就是中國企業在這次疫情當中表現到底怎么樣,那些大智庫怎么看?

關于這個問題,可以這么說,我們這段時間那么多報告讀下來,只要涉及到中國企業,基本上都是好評。

我這里特別要介紹的是亨德森研究所發的一篇報告,3月中旬發布的,什么內容呢?專門總結中國企業應對疫情的早期經驗,一共總結了12條,很有意思。

比如第一條,它說企業要向前看并不斷調試應對措施,作為例子的第一個中國企業你可能不一定能猜到,不是線上企業,而是康師傅。

它說康師傅每天跟蹤動態情況,迅速把重點從線下和大型零售渠道轉向O2O、電子商務和小型商店,而且通過跟蹤零售網點的重新開業計劃,高度靈活地調整它的供應鏈,所以疫情爆發幾周以后它的供應鏈就恢復了50%以上,是它主要競爭對手的三倍。

第二條是用自下而上來補充自上而下的行動模式,實際上就是危機時期強調發揮一線的主動性。

第三條,主動為員工創造清晰和安全。

安全好理解,什么叫創造清晰呢?它的意思是危機的時候信息一定是混亂的、自相矛盾的,這個時候企業就要快速搞出一套清晰可操作的流程,包括怎么工作,怎么自我防護。這叫主動創造清晰。

這些經驗總共有12條。因為時間關系,我這里不可能一條一條地說了。

最后,用丘吉爾的一句有點被用濫的名言作為結束語,那就是“不要浪費一場危機”。新冠疫情的危機還遠遠沒有結束,但從危機中學習、從危機中提高的過程應該早早開始。